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歌词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专辑信息
1.左传《曹刿论战》
2.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诗经《周南.关雎》
4.诗经《秦风.蒹葭》
5.荀子《劝学》
6.庄子《逍遥游》
7.屈原《离骚》
8.屈原《九歌.湘夫人》
9.贾谊《过秦论》
10.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1.汉书《苏武传》
12.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3.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14.孟子《弈秋》
15.晁错《论贵粟疏》
16.东方朔《答客难》
17.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18.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19.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1.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2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3.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24.国语《勾践灭吴》
25.国语《敬姜论劳逸》
26.国语《襄王不许请隧》
27.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
28.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29.贾谊《吊屈原赋》
30.老子《道德经》(节选)
31.乐府诗集《长歌行》
32.乐府诗集《江南可采莲》
33.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
34.乐府诗集《陌上桑》
35.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36.乐府诗集《上邪》
37.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38.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
39.乐府诗集《有所思》
40.李斯《谏逐客书》
41.李延年《佳人歌》
42.列子《愚公移山》
43.刘邦《大风歌》
44.刘彻《秋风辞》
45.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46.枚乘《七发》
47.孟子《孟子见梁襄王》
48.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9.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50.孟子《庄暴见孟子》
51.墨翟《墨子.非命上》
52.屈原《卜居》
53.屈原《九歌.国殇》
54.屈原《九章.橘颂》
55.屈原《渔父》
56.诗经《邶风.静女》
57.诗经《豳风.七月》
58.诗经《陈风.月出》
59.诗经《大雅.公刘》
60.诗经《大雅.生民》
61.诗经《秦风.无衣》
62.诗经《商颂.玄鸟》
63.诗经《王风.采葛》
64.诗经《王风.黍离》
65.诗经《卫风.木瓜》
66.诗经《卫风.硕鼠》
67.诗经《小雅.采薇》
68.诗经《小雅.鹿鸣》
69.诗经《周南.苤苢》
70.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
71.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7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73.司马迁《史记.荆轲传》
74.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赞》
75.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6.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77.司马相如《长门赋》
78.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79.宋玉《九辩》
80.宋玉《神女赋》
81.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82.项羽《垓下歌》
83.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84.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85.战国策《鲁共公择言》
86.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87.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88.张衡《归田赋》
89.张衡《四愁诗》
90.赵壹《刺世疾邪赋》
91.庄子《养生篇》
92.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93.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94.左传《驹支不屈于晋》
95.左传《吕相绝秦》
96.左传《晏子不死君难》
97.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98.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99.论语《学而》
100.论语《为政》
101.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02.左传《子鱼论战》